凡科联创柳捷:普惠技术让中小企业“经营更简单” | #网商15年 破浪者专访

2025-06-17

致敬来时路,破浪向未来。值此行业发展十五载之际,我会推出《破浪者》系列专访,聚焦那些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的企业家。他们以敏锐洞察开辟蓝海,以坚韧创新穿越周期,不仅塑造了自身企业的辉煌,更推动了中国电商生态的繁荣与进步。本系列旨在记录这些破浪者的思考与实践,探寻他们引领趋势、重塑格局的底层逻辑。









本期破浪者:凡科 联合创始人 柳捷

图片



在电商浪潮翻涌的15年间,无数企业沉浮。凡科联合创始人柳捷回望这段历程时,语气平静却带着技术人特有的笃定:“我们不过是用一行行代码,为中小商家搭起了一座座数字桥梁。”

2008年,一场同学婚礼成为命运的转折点。四位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——柳捷、刘晓聪、麦忠、江杰,在酒杯碰撞间萌生了创业的火花。彼时,国内中小企业生存艰难,CEO刘晓聪目睹亲友创业维艰,萌生了用技术助力的朴素愿望。


50万与13楼:创业者的“精算”生存

2010年凡科正式成立时,四人凑齐的启动资金仅有50万元。在客村港艺商务大厦13楼,他们租下违建加层的狭小办公室,电梯只到12楼,每日需爬一层楼梯上班。每人月薪仅3000元,精打细算要让资金撑过3-5年。

“当时师兄们笑我们老土。”柳捷回忆,在PPT融资、烧钱抢市场的年代,他们埋头打磨SaaS建站系统,甚至被质疑“什么年代了还做网站?”但一次契机坚定了方向——一家佛山五金批发企业委托他们制作企业网站,这个项目让团队意识到:中小企业需要的是低成本、标准化的在线门户,而非动辄百万的定制开发。

图片


搜索引擎广告里的“杠杆奇迹”

产品轻量化解决了开发难题,营销却成了新挑战。曾在百度任职的柳捷力排众议,押注搜索引擎推广。“每天只敢投100元预算,点一下几块钱就没了,心疼得像割肉。”柳捷笑道。当发现100元广告能带来400元收益时,他们果断加码。这种“小步快跑”的策略,让凡科在一年半后便跨越盈亏平衡点。


新三板上市:一场“投票”驱动的冒险

2015年,成立仅五年的凡科登陆新三板,速度之快令人瞩目。柳捷却透露这带着戏剧性:“当时政府补贴覆盖了上市成本,我们四人投票——两人想‘敲钟圆梦’,一人犹豫,最后‘试试看’占了上风。”这种理工男的务实与浪漫,意外推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。

凡科产品矩阵:15年技术迭代图谱

展示层:PC/移动建站、小程序(企业数字门面)

交易层:轻量化商城系统(支付、物流全打通)

营销层:互动工具、AI素材生成(私域运营利器)

管理层:客户通、店通(数据驱动决策)

“所有产品锚定一个原则:年费千元级。”柳捷解释,这是中小企业可承受的信息化成本上限。从PC建站到移动端适配,从微信生态接入到短视频工具开发,凡科3000万用户的背后,是技术普惠理念的坚持。


AI新战场:把高门槛技术“白菜化”

面对AI浪潮,柳捷眼中既有兴奋也有紧迫:“AI比以往任何技术都接地气,但如何让中小企业用得起是关键。”凡科正将AI能力嵌入各产品线,在提升人效的同时,死磕成本优化——如同当年把建站价格拉到千元级一样,他们试图让AI工具不再是大企业专属。

加入广东省网商协会七年,柳捷视其为洞察行业的窗口:“协会从教开店、教运营,到现在聚焦AI提效,这变迁本身就是电商发展的缩影。”他常向黄子荣会长“蹭茶喝”,实则是去听中小商家的真实痛点。

图片


后记

从50万起步到服务千万用户凡科15年的航程印证了一个朴素道理:技术创新的价值,不在于颠覆的声势,而在于让每个平凡经营者都能分享数字时代的红利。在柳捷看来,凡科的下一个里程碑,仍是持续降低技术使用门槛,让中小商家的经营真正“简单”起来。



图片

END


图片



分享